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引导研究生党员在社会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锤炼过硬本领,6月6日下午,机车车辆研究所硕士、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携手成都市三渡潜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三渡潜能”),共同举行“研小扬勇于践研究生党建+”实践平台创建启动仪式,并精心组织了首场活动——视障陪护出行技能培训。此次活动标志着机车所研究生党建工作在服务社会、融合专业方面迈出了创新而坚实的一步。
会议由机车车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黄勉主持。


点燃引擎:实践平台扬帆起航
会议伊始,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团委副书记陈宇豪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强调,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青年先锋力量,机辆所的党员同志们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号召大家:一要发挥学科优势,精准服务。要将实验室里潜心钻研的尖端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温暖力量,在“地铁导乘”“高铁引导”“无障碍设施优化”等具体应用场景中,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二要秉持工程师思维,智慧赋能。帮扶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科学方法和技术加持。他勉励党员同志们既要俯下身去做“盲道上的引路人”,用细心与耐心提供安全陪伴;更要挺起胸来做“技术赋能的开拓者”,运用专业知识优化无障碍环境设计、开发便捷的辅助工具,为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独特的“交大智慧”。陈老师最后深情寄语,期待党员同志们以“领航先锋”的姿态,在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在无私奉献中生动诠释“竢实扬华”的交大精神,用青春之笔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

理念交融:共筑助残新生态
随后,成都市三渡潜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舒双老师为在场的党员同志们详细介绍了“三渡潜能”的服务理念、发展宗旨以及长期致力于推动残障人士平等融入社会的实践经验。舒老师的分享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助残事业的核心价值——“助人自助”与“平等尊重”。随后,中心特邀资深社工师陈老师围绕“视障人士的工作、出行与平等权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的讲解。陈老师结合真实案例,剖析了视障群体在社会参与中面临的现实障碍,强调了维护其平等权利、创造包容性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讲解过程中,陈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互动,耐心解答疑问,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认知与理解。


技能锤炼:专业守护安全出行
为了让理论知识真正“落地生根”,本次培训的核心环节——视障陪护出行技能实践演示由三渡潜能的陈浪老师和谢文静老师担纲。两位老师默契配合,进行了详尽专业的示范:
基础姿势与引导技巧:谢文静老师清晰演示了在不同场景(如平地行走、上下楼梯、通过狭窄通道)下,如何采用安全、舒适的陪护姿势(如引导者位于斜前方、手臂自然弯曲等),如何准确传达行进信息(如前方障碍物、方向变化等),确保被陪护者能清晰感知并同步行动。
安全与有效解析:陈浪老师则结合示范动作,深入剖析了每种姿势和方法背后的原理及其在保障安全、提升陪护效率方面的关键作用。他强调,专业的陪护不仅是物理上的支撑,更是心理上的支持与信赖的建立。
科技助力规范流程:舒双理事长还特别介绍了为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而开发的“一对一陪护出行小程序”操作流程。她详细讲解了志愿者如何规范接单、执行任务,特别是强调了服务全程拍照记录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服务过程的规范存档,更是保障双方权益、提升服务透明度与安全性的有力举措。

扬帆起航:践行初心,奉献青春
活动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定格下这充满意义的新起点。本次视障陪护出行培训,是“研小扬勇于践”实践平台的首航之作。它不仅为党员同志们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技能学习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研小扬勇于践”实践平台已鸣笛启程,机车所硕博党支部全体党员将以此为起点,持续发挥专业所长,用“工程师思维”做有温度的公益,用科技力量点燃希望之光,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进步的火热实践中,书写青春最美的华章!

图 严婧涵
文 严婧涵 黄勉
一审一校 王超
二审二校 余卉
三审三校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