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翟院士、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五月的镜湖荷叶飘香,五月的校园春意盎然。在隆重庆祝西南交大建校123周年和纪念机械学科创建10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未来轨道交通”学术论坛,这对学校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立足新时代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专业配套最完善、核心资源最集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西南交大因铁路而生、因轨道而兴、因高铁而强。长期以来,学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铁路特色办学优势,瞄准世界铁路科技前沿,坚持顶天与立地的有机统一,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和铁路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代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交通运输工作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铁路网规模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高铁营业里程已达2.9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完成了从追赶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重载铁路、高原铁路等建造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磁浮交通、新型城轨发展日新月异,新交通制式不断涌现。轨道交通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应在新时代继续扮演好“先行官”的重要角色。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持续深入发展,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在此情况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前沿技术加速突破,成为改变世界格局、影响人类未来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世界交通运输进步越来越依赖科技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高科技化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如超级高铁、磁悬浮轨道交通现代交通运输装备,以及光伏道路、氢能道路、磁浮道路等直接为车辆供给动能实现能力转化循环利用等,都是高科技的产物。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对新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以及新的运输组织模式、商业模式、治理模式产生影响,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也必将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和新优势。
在全球创新潮流汹涌澎湃、科学技术前沿不断拓展、学科间交叉融合加速、产业体系汇聚重构已成常态的新形势下,为满足更清洁高效、安全可靠、舒适智能、便捷准时的交通运输需求,世界主要国家持续加大对先进交通运输装备及其系统的研发。随着新能源、轻质高强材料、先进高端制造、类脑智能、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应用并不断迭代优化,交通运输高科技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这不仅支撑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制造等技术能力及推广应用,推动无人驾驶车辆等新业态快速市场化,又反过来助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未来轨道交通将成为各国展开科技竞争的重要“战场”,交通科技已经成为彰显国家软硬实力的关键要素。我们不仅要赢得当下,更要赢得未来。我们必须要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通过潜心研究,力争在决定未来轨道交通格局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持续突破、取得创新,为“交通强国”留下时代注脚。为此,在注重工程化开发研究的同时,必须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尤其要着眼未来,切实加强事关发展全局的原理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突破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轨道交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重点交流轨道交通学科在理论与技术研究上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展现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建设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相信通过本次论坛,必将进一步激发轨道交通领域科技创新的火花,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最后,预祝本次学术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